诵读红色经典 献礼建党百年 |宁职学子诵读红色经典活动(四)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134次

第一篇


《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具体音频寻自青春宁职公众号)


《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二〇二〇年一月八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


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应该看到,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image011.jpg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我们查处的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跌入违纪违法的陷阱,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


我经常讲,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党章要放在床头,经常对照检查,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看看自己有没有违背初心的行为?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 


image013.jpg


朗读者


文化传媒系

20学前1班 吴小芳


image016.jpg


第二篇


《习近平在福建》


(具体音频寻自青春宁职公众号)


《习近平在福建》


只要是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习近平同志就不遗余力去做


1995年,习近平同志就到省里工作,任省委副书记了。当时他主要分管农业、扶贫这些工作。就我了解,他对福建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包含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件事,狠抓水土保持工作。福建一些地区的水土流失很严重。他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面上的治理同点上的突破结合起来,每年给长汀的财政拨款从原来的几十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1000万元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因为福建省的财政状况也很紧张,但在他的坚持下,省政府连续8年每年给长汀拨款1000万元,并对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后作了几次批示。长汀地区,从过去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一言难尽,到现在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与习近平同志当年坚持抓水土流失治理紧密相关。


image017.jpg


我也曾去长汀做过几次调研,在向习近平同志汇报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他说:“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该将长汀的技术治理、生态治理、社会治理,特别是与经济治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在他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补给农民钱和煤票,让他们去买煤、烧煤,这样他们就不去山上砍木头了。这是他分管农业时做的一件大事,而且成效非常好。这是他在生态治理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


第二件事,关于农业综合开发。上世纪90年代初,一提农业综合开发,就是行政命令式的大片挖山种庄稼,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他主管农业之后,就将农业综合开发上升到了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轨道上。


image022.jpg


第三件事,派遣科技特派员和村官。他指出:农业的发展不完全是经济问题,而是农民教育的问题、农村建设的问题。当时他主张科技下乡,建立科技特派员以及村官制度,就不只是“为了农业而救农业”,更是为了解决大量空壳村的问题。当时,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一些地方基层组织薄弱,由此造成了农业农村落后。因此,福建很早就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个大的改革——科技下乡。首先就是把城里的科技工作人员下派到农村去,当科技特派员;其次就是组织上采取措施,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这样,就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农业农村落后的一些问题。


在习近平同志分管农业农村工作时,我曾两次跟他一起去南平调研。我感觉,他在调研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善于抓典型,他觉得哪一个是问题,就深入去调研。他调研的方式主要是了解真实情况,了解一些闪光点。调研中,他讲话也不多。有一次,他跟我讲:“老杨,开头我讲,你不要讲,但是我讲完以后,你要大胆发表意见。”他指导我当参谋,当参谋就要讲真话,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看过我写的一些关于农业的调研报告,还是比较赞成的,因此在调研中就让我把自己的观点说一下。实际上对整个农业的看法,他有一个基本的调子。因此,他主持省政府工作的这几年,我感觉给他写政府工作报告,农业这一块是最好写的,很容易通过,因为他在农业方面做的成效相当显著,有很多东西可写。


image024.jpg


在他任代省长、省长这一段时间,他提出并推动建设“两个福建”,在福建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永远的记忆:一个是建设“数字福建”,最早就是他提出来的;第二个就是建设“生态福建”,他一上任就提出“福建要打生态牌,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保护福建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他专门围绕福建生态省建设作了一个很长的批示,并将这项工作批给我们去做。后来,我们在他作的这个批示基础上写了一份研究报告,他也作了批示。


第四件事,解决“餐桌污染”问题。当时叫“餐桌污染”问题,实际上就是食品安全问题。2001年2月,新华社接连刊发两条反映省外“餐桌污染”的报道,他看到后,立即作出批示:“餐桌污染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关系我省农产品能否扩大国内外市场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他亲自挂帅,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实行食品安全认证,建立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等等。这一系列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餐桌污染”整治工作,在福建省很快就做起来了。治理“餐桌污染”,连续多年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image026.jpg


当时,食品安全问题在福建民生工作方面是一块短板,习近平同志就努力去弥补这块短板。我由此感到,他当省长,不是为提高自身政绩去做一些事,而是真真切切地关注民生,他都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比如水土治理、建设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特别是治理“餐桌污染”,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事情,都需要下大力气去做,坚持去做,但是这些又是老百姓非常关切的事情,所以他就不遗余力地去做。


他当省长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三部分都专门有一个关于政府自身建设的问题,每一次他都会强调:要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建设一个为民的政府,建设一个有效率的政府,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从他的政府报告中,我们可以深切了解到,他施政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真正为民办实事。


image028.jpg


第五件事,总结“晋江经验”。晋江,如果按照土地面积算的话,只有720平方公里,占福建全省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很小的一部分,不到0.6%,但它的经济总量却占到福建全省经济总量的6%,基本上是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相对来说既做到了节约用地,又能使整个经济得到发展。习近平同志就是通过解剖晋江这只“麻雀”,看到了我们中国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问题。因此,他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来要总结“晋江经验”,并交代我们单位去做好这件事。我们前前后后对晋江作了几次调研,写的很多调研报告,习近平同志都认真地看。后来,他多次亲自去晋江调研,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六个始终坚持”,并科学提炼出创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


“晋江经验”首先是肯定了晋江。晋江不等不靠,通过发展民营经济,走上了新型城镇化道路。晋江发展县域经济的经验,当然是值得总结的,更是值得推广的。我想,他在担任国家领导人之后所提出的关于中小城市发展的很多重要论述,都是与他总结的“晋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晋江经验”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治理县域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也为他党的十八大之后治国理政提供了基础性思想资源。


image030.jpg


朗读者


文化传媒系

17w视传1班 林绍铭


0.jpg


如果你也热爱朗诵

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

那就以最果敢的姿态

向新时代发出青年声音

展现青年风采

诵读红色经典

献礼建党百年

我们等你来!

投稿邮箱:2810779857@qq.com


来源:广播站、电视台、演讲社

编辑:曾萌萌

相关栏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