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葡萄架下产业兴,宁职学子走进松罗葡萄基地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2-07-20 浏览:1372次

盛夏至、蝉声鸣、微风起

夏日炎炎

我们收拾行囊

带着希望

踏着清晨六点的阳光

前往松罗乡尤沃村高优葡萄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认知当前我国乡村发展状况,了解国家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7日,“乡村振兴小畲寨,葡茶共筑幸福村”社会实践队赴松罗乡尤沃村高优葡萄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380_副本.png

尤沃村高优葡萄示范园区,随处可见的是望不到头的葡萄种植大棚,“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的美景入画来。时下,正是松罗高山晚熟葡萄由绿转紫套袋的时节,近万亩晚熟巨峰葡萄丰收在望。百里葡萄海,万民致富园。小组成员在葡萄示范园区真正感受到了福安高山晚熟葡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变化历程。



目前松罗乡葡萄种植面积已达7000多亩,年产值达1.13亿元,是福安市高山晚熟葡萄主产区。团队成员一行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当地村资源优势、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通过村情观察、特色农产品发展、“互联网+”销售推介、农民增收等情况调研,将大学生的思考辐射延伸到产业链增收、美丽乡村建设、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下午,松罗乡团委书记王柳芳及村建站负责人郑金铃带领实践队走进了福建省级劳模郑柯发的葡萄大棚。1998年郑柯发将巨峰葡萄引进松罗乡,且因地制宜改进种植方式,大大增加了葡萄的经济效益。2009年,他成立了福安市兴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138_副本.png

(郑柯发向队员介绍葡萄种植技术)

(郑柯发的葡萄种植笔记,1998年开始每天记录,从未间断)


经过上午的实地调研,队员们对松罗乡葡萄产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下午,实践队走进了助农直播间,通过2个小时的网络直播,推销松罗晚熟巨峰葡萄。

“我们共有三种规格的葡萄礼盒,5斤装、9斤装、20斤装,且本次预售的葡萄,都是乡里贫困户种植的。”主播曾萍萍直播后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展助农直播,挺紧张的,但一想到能为农户带来一些收入,就非常地兴奋。”

(实践队与松罗乡政府干部合影)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融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好时机。本次三下乡将实践课堂搬进广大农村,以新颖的主题和活动形式,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思践悟,引导了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形式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接受锻炼,在新时代社会实践大课堂中既“识国情”又“做实事”,用理想信念擦亮青春底色,担当时代责任。


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3475_副本.png


奔赴乡村,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骄阳似火,挡不住我们的实践热情

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我们还在继续...

END


  来源:“乡村振兴小畲寨,葡茶共筑幸福村”社会实践队

编辑:黄璇


相关栏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