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
踏景览书正当时
冬去春来
今年的读书日如约而至
读书能够使人
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明白事理
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正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之道不断滋养着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使其思路宽广、运筹帷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建设学习大国。读书学习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也关系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让我们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的读书之道,让书香溢满社会。
习近平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多次讲述和书籍的不解之缘,分享读书学习的感悟,倡导“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习近平翻看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启蒙于母亲讲的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读书这个爱好伴随着习近平从梁家河村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正定到福建,从浙江到中央。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与青年学生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
读书之道,还在于选好书。青年时期,习近平就秉持了“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的读书理念,虽然他只对领导干部要读哪些书做过论述,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他在国内外多个场合中提及的著作,发掘他的“心中好书”,借鉴这份全民皆宜的“阅读指南”。
1983年,在河北正定办公室里的习近平。
习近平曾借用清代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认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第三境”便是:“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由此可知,读书,既需苦学,还应“善读”。
回想去年读书日
大好春光 簌簌纸声
宁职图书馆内
一桌一椅一书一人
青春正当时
捧本书 纵情书海 博学笃志
数卷残书香篆息 园花落尽到荼蘼
品味着经典 领略着大千世界
用笔墨间写下回音
别有一番意味
读书是心灵的旅行 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在这春满人间的最美四月天
受疫情影响我们虽无法外出旅行
但我们
不妨静下心来 遨游书中知识
时光宝贵 不能虚掷
小编荐书
《病毒来袭》
作者讲述了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人间最美四月天
可感阳光 可闻雨声
窗外一片春意盎然 一桌一椅一书一人
来一场与书本的邂逅
沉醉于其中
释放着自由的灵魂
梦顶新媒体工作栈出品
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策划:陈思思
文字:陈荔榕
图片:陈荔榕
编辑:陈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