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二十四孝(十)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9-12-07
浏览:1772次
今天小宁跟你们分享《芦衣顺母》的故事,故事讲的是闵损生母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损,闵损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闵损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终生不愿出任官职,直到50岁时去世。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
经典故事闵损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以此为背景创作。

对后世的影响
闵损忍辱负重和能严格修悟自己的美德,充分体现其宝贵的佛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对自己不好的人,记仇、报复那都是胸怀狭窄的表现,我们要学习闵子骞以德报怨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