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顶约书|《宠儿》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9-12-30
浏览:3644次
作者简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美国著名作家。曾在兰登书屋担任高级编辑,后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代表:《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爵士乐》、《天堂》等。

内容简介
《宠儿》讲述一个叫塞丝的黑奴为了获取自由,只身从“甜蜜之家”逃亡到农舍。一个月后,她被奴隶主追捕,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摆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将孩子的喉咙割断后下葬。这个惨死在亲生母亲手里的孩子,被取名为“宠儿”。她也因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在后来一直受到社区人们的仇视和排斥并忍受着良知的折磨和巨大的孤独。宠儿阴魂不散,于十八年后重返人间,她化作少女,搅得家里鸡犬不宁,不仅向母亲讨爱债,还不择手段地引诱和纠缠保罗,将母亲刚刚稳定和回暖的生活摧毁。本来,母爱和自由并不矛盾,然而在美国黑人历史中,二者之间却是那样对立甚至是水火不相容。一个母亲为了换回自己的自由,在被逼无奈下,只能剥夺孩子的生命。这部小说在情节安排上,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紧张的悬念和苦涩的诗意。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纯正的黑人女孩。宠儿是因爱而被谋杀的孩子,她回到母亲身边,是寻找心灵的依靠。她因爱而死,又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重新获得自由。


书评
1.美国著名作家莫里森曾说过:“我始终在写一个主题,那就是爱与爱的缺失。”女人是文化的载体,母亲是传承文化的桥梁,因而母爱主题是莫里森小说中一条贯穿始终的内在主线。母爱是托尼·莫里森小说的一贯主题。莫里森的巅峰之作《宠儿》中,赛丝对宠儿的疯狂而扭曲的母爱,让人震撼,无法释怀。
——皮宁田、田祥斌
2.美国著名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以炽烈的语言和高度的叙事技巧表现了奴隶制在黑人心灵上的创伤,同时,作为一部黑人文学作品,《宠儿》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丰富的黑人文化蕴涵。美国黑人的现实宇宙是通过魂灵和万灵论延伸到祖先的,个体是通过呼应——回应等口头形式和群体相连的。作为一个美国黑人作家,莫里森的《宠儿》可以说是对祖先的回应,同时又是对时代的召唤。
——桂宏军
经典语录
1. 他们的色欲早已随年龄的增长而变成了慈爱,可他们仍然动了动嘴唇,像是想回忆起那紧绷绷皮肤上年轻的汗水的滋味。
2.他们将是她所爱的一切。然而这种爱如同在火上熬得太久的糖浆,成了又硬又甜的一滩泥,粘在锅底刮不掉,只剩下甜味。
3.有一种孤独可以被摇晃。手臂交叉,双膝蜷起;抱住。别动,这动作并不像轮船的颠簸,它使人平静,而且不需要摇晃者。它是一种内心的孤独--好像有皮肤将它紧紧裹严。还有一种孤独四处流浪。任你摇晃,绝不就范。它活着,一意孤行。它是一种干燥的、蔓延着的东西,哪怕是你的脚步声,听起来也仿佛来自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
编辑:郭锶滢
出品:2003网站太阳集团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