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顶约书|《安妮日记》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19-12-18 浏览:1329次

作者简介

安妮·弗兰克 (1929~1945),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为“5535 Annefrank”。

安妮用13岁生日礼物日记本记录下了从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安妮亲历二战的《安妮日记》,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安妮一家被捕后,日记被米普·吉斯发现并保存下来,二战之后的1952年再次出版为《安妮日记》,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有多国语言的翻译版本,拍成戏剧、情景剧、短片和电影。

640.webp (3).jpg


内容简介

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

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

《安妮日记》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周围人的各种观点,例如她对父母的婚姻关系非常担忧,因为她觉得他们已经不再相爱了,并对父亲与丹恩太太的调情非常反感。另一方面,安妮也尝试着在心理方面走向成熟。在避难的日子里,安妮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这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与她们相处。她试着和妈妈、姐姐交谈,与姐姐交换各自的日记,学习沟通与了解。



640.webp (4).jpg

640.webp (5).jpg


书评

1.纳尔逊·曼德拉:“从中获得许多鼓励”。他把自己对种族隔离的反抗和安妮对纳粹的反抗相提并论,并以“因为这些信条都是完全错误的,也因为古往今来,它们不断被和安妮·弗兰克相似的人挑战,所以它们必定会失败。

2.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接受安妮·弗兰克的故事,比起接受那成千上万与她一样的受害者来的容易。也许这样比较好吧,人们总不能活在成千上万悲惨故事的阴影下。”

3.奥地利作家梅莉莎·穆勒:“安妮的生命与死亡都是她的命运,而那六百万受害者也有着自己的命运。所以她不能代表那六百万被纳粹夺去的性命,他们也有着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命运……但她的命运,依然使我们明白大屠杀对犹太人的影响是如此广泛,如此的深远。


经典语录

1、谁又可以抵抗生命随波逐流的离合。

2、我把你遗忘在我们曾经相识的地方。

3、得到的,就珍惜;忘不了的,就铭记。

4、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对于他的意义。

5、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情愿相信你已经离开。

6、当我已经不能离开你的时候,你已经离开我。

7、假如天堂太拥堵,那我们就一起去地狱猖獗。

8、借口是一包海洛因,畅快过后是无尽的空洞。



编辑:郭锶滢

出品:2003网站太阳集团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相关栏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