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
来源:未填
发布日期:2023-11-10
浏览:773次
【访问方式】
1.手机APP 学习通访问,详见文档。
移动图书馆(学习通)简介及使用说明.docx
1.基于本馆OPAC系统功能,要求在手机终端具备馆图书馆馆藏书目查询、馆藏复本情况、在架信息、在线预约、个人借阅信息查看、在线续借等功能。
2. 数字资源服务平台
2.1 移动图书馆可在不同移动终端上阅读访问。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图书资源,需包含图书封面信息、目录及在手机中完成试读,并且通过移动图书馆,可以查询到全国的馆藏信息。支持图书馆已购买的电子图书、中文期刊等学术资源全文阅读和全文检索。
2.2 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支持有声读物播放,为满足读者视听需求,移动图书馆视频内嵌资源量要求不少于1万集。
2.3 整合的期刊、论文等摘要页面要显示相关文献来源,且能提供适合移动设备的链接访问,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2.4 提供各类资源导航,包括图书、期刊、讲座等,并实现热门资源的推荐。
2.5 提供多种全文获取方式,本馆有全文可直接阅读,无全文的可通过与已有的文献传递系统对接,将文献发送到读者的邮箱。
2.6 通过系统访问本馆购买的资源,不受IP限制,通过认证针对读者进行权限控制,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连接网络,可在任何地点访问。
2.7 支持各类型智能手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全文可以通过各种类型手持设备进行统一访问,自适应安卓(android)、苹果(iphone)等各类手机。在全文展示页面可以选择字体的大小和夜间模式。
2.8各类数据库的支持:在检索详细页面上,提示相关数据库来源,并且可以提供适合手机的阅读格式。
2.9 用户在用手机查找文献时,可提出申请将检索结果直接发送到个人邮箱。
2.10 实现平台统一检索,形成一站式检索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电子期刊检索、图书检索、论文检索等均在一个搜索框和页面切换,一体化操作。
2.11 支持检索结果筛选,支持多种筛选模式,如按时间,标题等。
2.12 支持全文检索服务,可定位到相关图书的具体页数,支持在线阅读相关页。
2.13 支持横屏阅读,可进行批注,标示等操作。
3. 移动资源包
3.1 提供适合不同手机阅读的EPUB格式热门图书,不少于3万种。图书分类包含经典名著、小说传记、经管理财、历史军事、人生哲学、人文社科、生活保健、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等分类。整合100万种以上原貌图书,图书支持收藏、下载。
3.2 提供适合广大读者学习的经典视频10000集,包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课程视频及讲座,可以在线进行播放。
3.3 提供不少于15000集听书资源。听书资源需提供包含传奇史话、古代历史、人物传记、国学经典、中国文学、世界名著等分类,最多可提供30余种分类。
3.4 提供不少于1000部少儿绘本资源,每年更新100部;绘本包含自我成长,健康习惯,社会人知,安全教育,科学探索,艺术启蒙,语言文化等分类。
3.5 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并且接入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建立的云传递共享平台。中文文献传递满足率达到95%以上。传递的文献能够随时随地打开阅读。
4. 阅读服务模块
4.1 移动学术资源模块提供包括图书、章节、期刊、报纸、视频、论文等多维度的资源,可进行统一检索,且资源频道提供了导航服务。
4.2 微读书模块精选从经典图书中摘录精彩片段分享笔记,可通过片段读经典。
4.3 提供完善的主题书单功能,主题书单还支持图书馆按需进行自定义配置。
4.4每日新书模块,根据不同主题推荐图书,每日更新。
4.5 线下扫码阅读,扫线下机器上的二维码,即可阅读图书,并且加入书房或下载到书架。
4.6为读者提供个人空间,可添加图书、视频、期刊、讲座等资源,方便读者查找及阅读。
5. 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实现本馆资讯分类管理,以及新闻资源的动态发布。
6. 预约登记系统
读者在来访之前可进行预约登记,同时可在线上对图书馆座位进行预约,方便管理。
7. 智慧直播系统
用户可在小程序端、APP端查看正在直播、往期直播、精彩预告等。具备强大的导播系统,可以实现多样的视频源接入,多画面导播,且拥有强大的图层编辑、虚拟演播等功能。
8. 活动运营系统
8.1 APP端、小程序端提供作品征集平台,支持上传图片、文字、视频等格式的作品,可设置对作品的投票、点赞、评论等操作权限。
8.2 APP端、小程序端提供图书共读功能,通过共同阅读一本书深入了解原著,支持打卡、书评、排行。
8.3 APP端、小程序端提供知识闯关模块,通过灵活配置的活动规则,答题+阅读的方式调动用户的阅读积极性。8.5 APP端、小程序端提供朗读模块,可以生成朗读作品,进行分享。
9. 后台管理系统
9.1 支持对首页资源管理:实现首页图书、期刊、视频、听书、绘本等资源的添加、删除。
9.2 首页轮播图管理:实现轮播图的添加、修改、删除。
10. 个性化服务系统
10.1 界面要求自适应手机终端尺寸,符合手机用户使用习惯。除提供基于安卓、苹果系统的客户端外,还需提供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建设,实现全终端覆盖。
10.2 APP支持设置护眼模式,清空缓存信息,支持中英文语言设置。
10.3 系统需具备分享功能,可分享至微信等社交平台。